毕节试题资料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试题资料

国考模拟三:近年来公共管理领域对参与式治理的关注显著提升

毕节华图教育 | 2025-06-20 10:40

收藏

扫码添加客服 领取答案解析

【导读】毕节华图发布国考模拟三:近年来公共管理领域对参与式治理的关注显著提升更多关于公务员备考资料、备考试题扫描上方二维码领取,参加刷题、模考,领 取时政资料,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
115.近年来公共管理领域对参与式治理的关注显著提升,传统观点认为集中决策模式更高效,但这一假设忽视了公众反馈对政策可行性的影响。为验证参与机制的实际效能,学者通过多案例对比分析发现,引入公民协商环节的治理项目,其执行阻力较常规方案降低约40%。研究指出,利益相关方在政策形成阶段的介入能有效弥合执行鸿沟,其核心机理在于前置性沟通消解了潜在的对抗式博弈。这种治理模式转型不仅重构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链,更通过程序正义提升了公共政策的伦理正当性。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研究的结论?
A.被选作公民协商案例的项目本身属于争议程度较低的治理类型
B.城市基建等专业领域仍需要集中决策保障技术效率
C.研究选取的对比案例不足10组,难以支撑普遍结论
D.协商环节延长了政策制定周期,部分抵消效率优势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论据。
论据:多案例对比分析显示执行阻力降低约40%,利益相关方介入可弥合执行鸿沟。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削弱论据。指出被研究案例本身争议程度低,说明执行阻力降低可能源于项目特性而非公民协商,具有削弱作用。
B项:无关选项。讨论其他领域需要集中决策,未涉及公民协商与执行阻力的关系。
C项:削弱论据。样本量小可能影响统计的结果的科学性,但如果样本无偏差,结论仍有可能成立,具有间接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协商延长制定周期属于效率维度,未否定执行阻力降低的核心结论。
第四步,强度比较。
A项直接削弱强于C项间接削弱。
因此,选择A选项。
 
 
 ​​​​​​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